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基层行丨重庆:创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推进检察一体化履职
时间:2023-09-10  作者:张立 满宁 马弘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司法屏障

重庆:创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推进检察一体化履职


踏上巴渝大地,大山、大江、大桥扑面而来。“山水之城”重庆枕卧长江上游,长江干流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綦江等30多条支流纵横交错,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重庆市检察机关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探索建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以检察之力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切实扛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

攥指成拳,“四大检察”综合履职

重庆市涪陵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李姣说起该院办理的非法采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案时非常兴奋,这起案件先是发现了刑事案件线索,又从办案中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不法商人胡某某等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检察机关对胡某某等人提起公诉,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0年10月,胡某某等人被判处刑罚,各并处罚金,同时在指定的原采伐适生区补种桫椤树130株。然而,此案并未画上句号,长江生态检察官又从中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于今年对保护桫椤树不力的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这起案件反映出长江生态检察官在办理涉生态环境领域案件时,同步审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四大检察’一体谋划推进,全面提升了办案质效。”李姣表示。

合川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刘永宏参与办理的一起跨省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则是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发现了刑事犯罪线索。检察机关先是对非法倾倒压滤污泥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继而审查认定压滤污泥系危险废物以外的其他有害物质,最终涉案的龙某某等6名被告人被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刘永宏认为,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打通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办案环节,使讯问、认罪认罚、赔偿磋商、生态修复、诉源治理等工作融合进行,不仅提升了办案质效,还实现了司法便民。

检察官口中这一“提升办案质效”的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始于2018年,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从那一年开始探索整合生态检察职能,以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1月,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万州区检察院先行试点。由于在试点期间取得积极成效,该制度获评重庆市2020年度“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和2021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佳范例。2021年7月,重庆市检察机关推广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全市相继成立44个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集中履行以往分散的长江生态保护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办案检察官有了统一的称谓——长江生态检察官。

需要指出的是,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也是重庆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的具体举措。今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印发《深化改革推进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实施意见》,将长江生态检察官职能职责拓展至涉环境资源领域的所有公益诉讼案件,全市三级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统一设置在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构建起以公益诉讼为主导,联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一体发力的生态检察工作新格局。

重庆市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主任彭劲荣介绍说,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坚持“综合履职”定位,建立一案多查机制,形成“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为提升全市长江生态检察官的工作水平,重庆市检察院专门编撰了长江生态检察官常见问题一本通等实操手册,开发了“长江生态检察官办案大全”工具软件,方便办案检察官查阅。

彭劲荣用“攥指成拳”形容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运作特点,“三级检察院上下一体、各个院内部业务融合,汇聚成合力,高质效实现对长江生态环境的整体化、立体化、综合化保护。”

凝聚合力,推动生态共建共保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地处重庆市江津区境内西南端,西侧与四川省合江县相邻,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四面山内的水源与长江支流塘河相连。为守护好四面山的生态环境,江津区检察院与合江县检察院、习水县检察院于2022年9月会签了四面山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

“以往江津区检察院与合江、习水移送案件线索需要经过三地的上级检察院层层移送,现在三院之间实现了直接移送案件线索,提高了办案效率。”江津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周其维告诉记者,自协作机制建立以来,三地检察院开展办案协作6次、移送办案线索4件、组织增殖放流2次。

今年3月,重庆市合川区检察院在涪江合川段参与2023年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张培森摄

除了跨区域协作外,重庆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更多强调跨部门合作。各院的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与当地的河长办、林长办和生态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常态化联系,实行工作对接和信息共享;与公安机关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加强依法介入和引导取证;与法院强化诉前沟通、诉中协调、诉后跟踪。

长江航运公安局重庆分局涪陵派出所副所长张旭告诉记者,“公安机关办理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案件时会主动邀请长江生态检察官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保证证据链的完整性。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也会告知长江生态检察官,以方便检察机关提前公告,节省办案时间。”

根据当地特点,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还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建立日常协作。刘永宏告诉记者,他们在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时会强化与当地农业农村委的工作衔接,委托其对犯罪嫌疑人造成的渔业生态损失进行科学评估,并协助双方进行赔偿磋商;在增殖放流过程中,商请渔政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技术指导;在使用生态修复金购买鱼苗时,还会征求水产专家的意见,确定适合放流的鱼种,防止滥放。合川区人大代表、四川省水产学校生物工程系主任张玉贵称赞说:“合川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的增殖放流工作做到了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对长江生态修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动社会力量是长江生态共建共保的一个重要方面。出租车司机小王非法捕捞水产品,因情节轻微被江津区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长江生态检察官的引导下,小王成为一名志愿者,经常劝说搭乘他出租车的乘客不要前往禁渔区捕鱼。据江津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李颖介绍,该院有70多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或穿梭在村庄镇街发放普法材料,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禁渔规定,身体力行地开展长江生态保护宣传。北碚区检察院毗邻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生物学和环境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成为该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的志愿者,参与案件调查、提供专业咨询及案件线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各个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都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让保护长江生态的观念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科技赋能,探索数字生态检察

暑期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内格外热闹,前来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在“山水都市”重庆展厅,设有四块宣传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的多媒体电子屏,观众可触摸屏幕翻看相关案例。展厅末尾有一块整面墙大小的多媒体滚动屏,屏幕上飘浮着上百张照片,点开每张照片就会展示一项检察特色工作。多媒体滚动屏前有一台智能机器人,能够与观众互动问答,其中的检察单元专门回答检察知识。

“这种多媒体智能手段尤其受到青少年观众的欢迎。”重庆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洪兆春告诉记者,2022年6月1日,重庆市检察院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合作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在科普的同时进行普法教育,一年来共吸引了90多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您已进入禁渔区。使用拟饵复钩钓具(7钩及以上)等禁用工具或用电毒炸等禁用方法非法捕捞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长江,从你我做起!”进入长江涪陵段禁渔区的人,手机上会收到涪陵区检察院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涪陵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涪陵分公司协作,利用大数据向靠近非法捕捞犯罪频发地、污染环境行为频发地的人精准发送手机预防短信。李姣告诉记者,自2021年末以来,共发送预防短信150万条,辖区内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率下降了13%。该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还与区农业农村委共享渔政AI信息预警处置系统,实现实时调阅“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数据和长江涪陵段、乌江涪陵段监控视频,自2022年1月以来,发现各类案件线索20余条,移送刑事犯罪案件线索10件。

田晶律师是“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一名志愿者,2022年向江北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提供了一条非法排污的案件线索,通过“益心为公”手机App上传现场照片,并把问题作了描述,很快得到长江生态检察官的反馈。田晶称赞说,“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利用互联网广泛协调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体现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现代化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浪潮覆盖各个领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推进数字检察赋能已成为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的努力方向。

整治修复,“检察蓝”守护碧水青山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江津区米邦沱码头,一场大雨过后,长江水位上升了1米多,江面水流湍急,码头上的地面被冲刷得格外干净。码头一隅曾是一座汽修厂,承包人何某某将其扩建后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侵占了长江岸线,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江津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在2021年1月获悉此案线索,经过走访勘查后,于当年4月向区水利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当年5月,区水利局向何某某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同年10月,汽修厂整体拆除。江津区水利局河道管理站副站长何李峤告诉记者,汽修厂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多方利益,拆除过程中检察院做了不少工作,也让相关部门增强了长江生态保护意识。

消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属于湿地范畴。在涪陵段的长江两岸,消落带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耐淹乔木。李姣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不仅污染长江水质,还影响船舶航行。经过整治后,消落带违规种植农作物的情况被有效制止。2021年,涪陵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联合区法院、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南沱镇政府,以南沱镇睦和村为点,建立“生态司法修复+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一方面巩固消落带禁止种植农作物的成果,另一方面发展此地的乡村旅游业。南沱镇党委书记董心雄告诉记者:“检察院通过办案,不仅让破坏生态的人受到刑罚,还在经济上让他作出恢复性补偿,同时结合我们当地的资源,把生态修复向乡村振兴发展,效果很好!”

行走在巴山渝水间,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长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更是哺育沿岸百姓的母亲河。滚滚长江,奔腾不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长江边长大的重庆崽儿彭劲荣说,他已经把长江水融入自己的血脉,澎湃激昂,勇往向前。

7月28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的全市检察长座谈会强调,要持续优化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检察品牌。铿锵话语,展示了重庆长江生态检察官矢志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通过检察履职让长江母亲河永葆活力的决心。

(本报记者张立 满宁 通讯员马弘)

[责任编辑: 赵晓明 刘钊颖 朱玲]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